據中國氣象局12月13日消息,中國氣象局將聯合國家數據局組織開展精細氣象數據護航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場景建設工作。重點研發低空氣象預報技術,創新低空氣象保障數據產品,培育氣象賦能低空產業鏈條,激勵“產學研金服”等更多主體參與氣象數據開發利用,打造一批低空經濟領域氣象數據應用場景,探索形成一批可操作、能落地的低空氣象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低空經濟指的是依托于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據實際需要可延伸至不超過3000米的低空空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在低空經濟時代,氣象條件是影響低空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是適飛空域、時域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依據。
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中國氣象局將聯合國家數據局組織開展精細氣象數據護航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場景建設工作。重點研發低空氣象預報技術,創新低空氣象保障數據產品,培育氣象賦能低空產業鏈條,激勵“產學研金服”等更多主體參與氣象數據開發利用,打造一批低空經濟領域氣象數據應用場景,探索形成一批可操作、能落地的低空氣象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根據計劃,到2025年將實現如下目標:初步構建低空氣象數據資源體系,研發預報預警技術、數字化應用產品,為航線規劃、起降服務、安全飛行等提供精細化數據服務;低空氣象數據標準、政策、制度、規范和運營機制逐步建立,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完善;打造一批成效明顯的應用示范區,安全可信數據開發流通環境基本建成,低空氣象數據有序流通,與低空產業數據融合利用的水平明顯提升,低空經濟領域氣象數據產品和服務效益初步顯現。
圍繞深入推進氣象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充分釋放氣象數據要素潛能,更好賦能低空經濟健康發展,兩部門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低空氣象數據應用場景。提升多源低空數據匯聚收集能力,研發低空氣象預報預警技術,強化高影響天氣風險預警;探索物流運輸、應急救援、低空文旅等數據開發應用場景,加強氣象數字化支撐能力,開發高價值氣象數據產品。
二是探索低空氣象數據運營模式。推進低空氣象數據眾創利用與眾智賦能,打造氣象數據眾創利用平臺、可信數據空間等,建立面向多主體的氣象數據開發利用機制規則。培育氣象領域數據服務商,促進低空氣象數據高效流通。
三是制定低空氣象數據標準規范。研究氣象數據保障低空經濟技術標準體系,提升低空氣象監測、數據產品、預報預警、數字化服務的標準化水平。依據低空經濟領域相關標準體系,研究編制氣象應用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
擴展閱讀
2024年1月5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氣象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建設工作啟動會,交流研討相關工作推進思路和舉措,安排部署未來兩年建設任務。
會議指出,氣象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建設工作意義重大,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數據要素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會議強調,要加強調研分析,做好基礎制度研究和支撐平臺建設,分類推進試點省份先行先試,確保制度立得住、平臺用得上、流程跑得通。
2024年1月18日,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建設工作方案(2024—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安全有序有效推進氣象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建設,更好激活釋放氣象數據要素價值潛能。
2024年5月14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數字化、場景化、移動式決策氣象服務支撐能力提檔升級,開展精準化、數字化的風險預警服務。要高效能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數字經濟建設,拓展“數據要素×氣象服務”場景。
2024年5月,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數據要素×”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持續推動氣象數據開放共享與開發利用,充分發揮氣象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這是自2024年1月《“數據要素×”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發布以來,第一個推出的行業垂直“數據要素×”行動方案。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6年底,打造30個以上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推出50個以上滿足典型應用場景需求的高價值氣象數據產品,形成一批以實時數據流驅動運轉為特征的業務新機制、新模式,探索培育若干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氣象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實現“需求牽引產品研發、數據支撐場景運轉、交易釋放數據價值”的良性循環,推動數據要素成為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2024年5月,中國氣象局印發通知,通報2024年第一批“氣象數據要素×”典型案例評選結果,號召各單位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工作經驗和成功做法,以更好促進氣象數據要素賦能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第一批典型案例共有七個(排名不分先后),分別是:
重慶市沙坪壩區氣象局·多跨協同打造超大城市數字防汛‘沙坪壩實踐’范例
國家氣象中心·"溫度指數(保險)+天氣衍生品"應用試點案例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氣象局·數據融合應用,賦能木耳品牌效益提升
湖北省氣象服務中心·基于多源異構數據融合的新能源氣象服務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科學研究所·數字化氣象服務助力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氣象臺·“省—市—機場”一體化航空氣象監測預警服務
浙江省寧波市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大數據融合助力港口管理能力提升
7月12日,中國氣象局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2024年第二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氣象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試點管理辦法》《氣象數據授權運營和交易負面清單》。
會議指出,各相關單位以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為目標,切實推動氣象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工作和氣象數據服務協調機制建設,開放合作水平不斷提升,數據政策框架逐步完善,氣象數據流通初見成效。
9月2日,氣象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建設試點工作啟動。首批試點工作將在上海、廣東、廣西、貴州四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部門展開。重點圍繞授權運營、眾創利用、氣象數據“身份證”使用等,在基礎數據制度體系構建、關鍵技術平臺創建、資源配置高效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創新。
12月10日,中國氣象局印發《低空經濟氣象科技創新工作方案(2024—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統籌布局低空經濟氣象科技攻關任務和創新體系建設,提升氣象支撐和服務保障低空經濟發展能力。
《方案》提出,圍繞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需求,聚焦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統籌布局低空經濟氣象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標準和創新體系建設,實現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化科技資源一體化配置。
《方案》統籌布局了六方面22項重點任務,包括加強低空氣象理論和標準研究、建立低空氣象立體監測感知和預報預警共性技術體系、發展通航氣象支撐保障技術、強化G/W空域氣象支撐保障技術研發、推進低空經濟氣象支撐保障技術應用示范、構建低空經濟氣象創新體系等。
中國氣象局將統籌布局低空經濟氣象科技任務,多渠道爭取和安排項目及經費支持低空經濟氣象科技研發;建立完善項目-團隊-平臺科技資源一體化配置機制,集中力量開展低空經濟氣象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以業務應用為導向的科技評估機制,強化科技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強化低空經濟氣象科技合作交流。
來源:數據資產最前線公眾號